close

​​​​前言:高考上榜好ㄧ陣子了,   
研究所畢業後短暫地在某日商航空當卑微的空服員,
意外考上國考後,筆記放在這兒希望對應考生有點幫助J

全球化Globalization(加速原因、全球公民社會)

全球化乃國際化、開放疆界、追求資本累積過程、西方國家堅守自由民主主義意識形態的過程。一種社會過程代表的是空間距離概念對社會影響力下降,冷則剛:20世紀全球化最大特徵在強調區域整合、同化的趨同化convergence,如民主制度互相學習模仿=>形成全球普世價值的趨同。如K.Robins:經濟行為全球化將伴隨全球性文化轉換之浪潮,從而產生文化全球化現象,產生文化品味和行為模式普世化現象。地方文化將失去認同根本,逐漸被全球性商業符號取代

全球化所引發的集中(全球趨同化、美國化、區域整合);分散(全球在地化、治理:多元權力分享模式、地方政府獲得更多來自中央分享出的權力)使主權國家在二律背反、兩股勢力互相擠壓下衰退。

●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1. 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各資本國家需與他國交易始能確保利潤累積
  2. 跨國行為者的出現:資本主義發展製造許多跨國企業
  3. :跨國企業、官方國際組織如WTO或歐盟、國際NGO(無國界醫師、綠色和平、地球之友、國際紅十字會)
  4. :本國企業、中央政府、國內NGO
  5. :地方企業、地方政府、草根性組織
  6. =>經濟一體化
  7. 資訊科技

4.全球文化誕生:各區域的價值、文化因頻繁交流形成趨同

●對全球化所抱持的三種觀點(態度

1.支持論(經濟論hyperglobalism:1.傳統主權國家政治能力下降(跨國企業挑戰國家權威,如WTO對關稅)、新經濟勢力上升2.冷戰末共產社會瓦解,美式霸權。3.全球公民社會:全球文化、全球共識、主權國家的公民(地球村一份子)

2.懷疑論(政治論skepticism:1.跨國經濟組織如WTO仍由政治力影響美是藏鏡人2.資本主義雖主張自由市場卻試圖壟斷市場遂行利益極大化,如特別301條款;為壟斷市場確保利益不被瓜分會發展出反市場機制,如保護主義。3.加深南北差距和區域壁壘:中南美洲Marx1960s討論依賴理論、世界體系論:富國對全國剝削。

社會學者Immanuel Wallerstein1970s發展世界體系論World System Theory可被視為全球化理論先驅。由於該體系是以跨國資本主義貿易為基礎故也稱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capitalist world-economy,資本累積capital accumulation的動力促使資本主義生產者為追求勞動力、原料及市場而相互競爭,當這種競爭伴隨一再重複的生產過剩危機而有所盛衰時,世界不同地區也相繼被併入此一不平衡擴展的世界經濟,不均衡發展將世界區分為三種相互關聯社會型態:

  1. 核心區已開發國家(深度介入非核心地區國家事務)
  2. 半邊陲區開發中國家(指上升中的邊陲社會或沒落中的核心社會,阻斷核心和邊陲直接兩極化對立有助於體系穩定)
  3. 邊陲區低度開發國家(從事原料生產,大規模農民階級,受到核心社會影響

補充: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盛行於1970年代旨在探討特定時空下的社會經濟、政治不平等現象---已開發國家一方面大量剝削開發中、低度開發國家的廉價勞力與原料,一方面提供不對等的技術與資本作為回報。開發中及低度開發國家對已開發國家產生經濟依賴,但卻無法獲致經濟成長以及產業轉型結果

3.轉化論(契機transformationalism:用經濟解決政治問題、共同新價值、全球在地化你要關心草根式文化

全球治理(對政府啟發、治理、全球治理特徵、全球化下政治運作特徵、全球化對國際政治影響)

Rhodes沒有政府的治理;政府變夥伴,與個人團體機關政府相依共治。網絡以信任為基,成員相協議交換,成員有一定自主性,國家權威不再有絕對性。在全球化趨勢下國家對社會的影響力並非如同貨櫃理論Container Theory界定般地全面和無隙縫。即使國家是個貨櫃(容器),其僅屬一具縫隙的貨櫃(容器),社會力量將在這些縫隙中流動和串聯,進而與其他貨櫃(容器)中的社會力量形成另一權力場域。據此全球化研究者反對方法論的國家主義mathodological nationalism將民族國家作為研究國際政治單位。D.Held:民族國家喪失其作為權力核心的主權

意義:全球化下傳統國家權威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要透過以下對社會需求做回應:

  1. 多層次治理結構multiple-level governance:跨國行動者、區域合作組織、主權國家和利團、個人都會在治理過程產生影響。超國家組織和各民族國家不再對立,無單一國家可操控議程
  2. 多元權力分享模式(國家權力遭挑戰,權力來源多元化):治理權力不再由國家此一單位獨享,不同單元體會對不同議題做出結盟或對抗。決策過程呈現網狀且由多重行動者在不同層次中共享
  3. 結構性複合體:身分重疊。會員國不再是次國家與超國家行動者之間唯一中介變項---各層次行動者的權力和政治互動相互重疊,政治權利與決策制定由各層次行動者所共享
  4. 國家特殊策略位置:國家是連結跨國組織和國內團體的接著劑,國家只是在面臨角色轉型,因此全球治理跨越全球、超越層級,透過合作和協商解決問題的夥伴關係。

Q:全球化會造成主權國家統治力衰退嗎?
會,經濟力為主要特徵的全球化使單一國家無法抵禦全球市場的威脅。

如:大前研一Ohame:全球資本市場的需求只有跨國企業能處理,主權國家統治能力必會消退。全球主義泛指全球市場去政治化。

(反論:不會,國家角色在面臨轉型1.1997南韓金融危機仍需政府協助挽回頹勢。國家基本政治功能社會秩序規章維護強制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國考 全球化 政治學
    全站熱搜

    ✿琇ちゃ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