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考上榜好ㄧ陣子了,
研究所畢業後短暫地在某日商航空當卑微的空服員,
意外考上國考後,筆記放在這兒希望對應考生有點幫助J
●政治politics乃由希臘文polis城邦之意演變而來。Aristotle:人類是城邦polis的生物,說明政治的原點正是群居式的城邦生活,早期政治看法聚焦在群居的生活方式,探究如何追求自由、平等價值,如Socrates對正義的辯證。但,自1880年哥倫比亞大學作為政治學研究起點後,始將焦點集中制度、權力、過程結果、衝突。
(一)制度面狹
傳統政治研究目的抱有一種規範式的期待,即應(應然:規範、帶價值判斷vs實然:客觀、實證科學)設計一套制度使現狀符合或變成該理想狀態(如: Plato、Rousseau、Locke)。爾後,另一類型學者試圖去規範化,強調統治及行政上效益需求,致力提升政治這一套政府制度的運作及效能。(如: Machiavelli,主張政治是政府的藝術的J.Garner
=>反思:忽略政治過程中的「行為者」,只重制度忽略決策過程和實踐情況。
(二)過程及結果面
群居的人會帶來管理的需求,而政治就是在對管理眾人的過程和結果。1970s後有學者將政治視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
=>反思:過分重視「正式的政治結構」(如選民的投票結果),忽略在非正式的政治結構中,位於政府機關外的場合。如:性別歧視、勞資剝削
Harold Laswell:Politics: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有權人在?時機點,?過程,得?結果。政治是權力互動現象,政治過程是權力的形成、分配、運用
David Easton:Politics is the 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 for a society
(三)權力面廣
馬克思主義和女性主義(第二波人權:女性參政;19th瑞典、紐西蘭20th英、美、髮國)皆主張,無論公私領域、政府決策或家庭糾紛,只要事件有不平等關係、強制性都是政治學涵蓋範圍。
=>反思:界定太廣,把「權力」作為「政治」達成「尋求人類福祉」目的之工具誤當成目的。
Morgenthau:權力是一個人支配他人的心智及行動
Robert Dahl:權力是A可使B去做B不想做的事※authoritarian(威權):由上而下權力集中和authority(權威):依職位而有的支配權力,由下而上。Weber傳統、聖雄、理性
(四)衝突管理面
衝突管理成為公眾事務重要課題
=>反思:無法解釋「製造衝突」,如:階級革命
Carl Schmitt:政治是區分敵我關係
Carl Friedrich:政治是人類社群衝突管理的過程
M.Duverger:垂直衝突(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橫向衝突(人與人,團與團,國與國)
*政治的特性
1.社群性
2.權威性:威權authoritarian由上而下,對權力壟斷、集中統治;權威authority由下而上,具民眾基礎的正當權力
3.正當性legitimacy:被統治者對特定政治人物
或政治議題的支持程度、基礎
*政治的目的
1.生存條件
2.內部秩序
3.社經期盼
4.群體生活品質
*政治限度:凡事都訴諸政治手段解決(泛政治),政治系統負擔會超載
1.政治不應為全部,只能是群體活動中一種形式2.政治手段應同時具道德及利害考量3.不應涉其他如宗教面向,如:市民社會即是不應具有政治性質的私人空間
補充:「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Hegal認人類社會有三種領域:國家、家庭、市民社會。市民社會是相對於國家,存在的一種私人領域。
補充:科技整合:
哲:亞里斯多德:中庸政體、政治學之父、《政治學》
史:Machiavelli《李維羅馬史疏義》討論共和制
人:大量被引用在政治文化中
社經:1970s始結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