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考上榜好ㄧ陣子了,
研究所畢業後短暫地在某日商航空當卑微的空服員,
意外考上國考後,筆記放在這兒希望對應考生有點幫助J


●政治發展:政治體系自一種狀態轉換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且此一體系需具度過轉變危機的能力。意即,一個政治體系的結構與過程變得更專業化、有效率。

在政治發展過中,特定國家由原本威權或極權,轉換成民主體制乃至鞏固民主價值的過程,稱為政治民主化。
Linz.Stepan稱政治民主化:威權--->轉換(民主轉型transitional democracy)--->鞏固(民主鞏固)

政治發展/民主轉型(政治民主化)的五大危機:

()認同(危機) ()正當:正當(legitimacy)人民支持程度;合法(legality)法律依據※「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

()命令貫徹 ()參與 ()整合 ()分配

民主鞏固,當一個國家已克服上述危機,且人民、政治菁英皆遵循民主制度及價值時:

民主鞏固定義:

()當人民、政治菁英將民主視為「唯一化解衝突的遊戲規則時」Linz

()Huntington當執政黨歷經二次政黨輪替時(雙翻轉測試)Two Turnover Test

()不會有人想顛覆民主政府

()皆願意服從憲法及相關法制程序產出的法規範

民主鞏固條件:

()活潑、建制化(完整、有系統、自主性高)的市民社會

()政治行為者服從以保障人民自由權利為基本原則的法治規範

()政治社會有相對自主權(反抗能力)但人民不想
政治民主化的成因

1.骨牌效果、滾雪球效應(Domino effect):1789法國革命鼓舞德意志和奧匈帝國、1989蘇東坡影響天安門事件、2010茉莉花影響突尼西亞

2.威權或極權政體瓦解

3.經濟發展Lipset民主經濟論

4.統治領袖的主動選擇

5.國外行動者的影響

6.宗教因素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

1970《變動社會中的政治秩序》威權帶來安定

1993《文明衝突》

1991《第三波民主化》:前兩波民主化後期都出現民主逆流,並造成該波民主化浪潮的終結。第三波民主化是否也會出現民主逆流現象乃判斷第三波民主化是否已告終結。

第一波1828:始於美國總統大選幾乎所有美白人獲投票權。美、英、德、法

逆流:1929經濟不景氣

第二波:二戰後:原殖民國、原軸心國。印尼、菲律賓、以色列

逆流:美蘇冷戰

第三波:1974:1974年伊比利半島的葡萄牙發生軍事政變,結束了獨裁政權,民眾帶著康乃馨上街,成為1974年的康乃馨革命;西班牙強人佛朗哥元帥在次年離世後,回歸君主立憲,卡洛斯國王逐漸交出政治實權。

逆流:2010阿拉伯之春

Samuel P. Huntington第三波民主化的歸類

「變革型」(transformation統治集團主導主動權力下放:墨西哥,由執政的菁英帶頭實現民主改革

「移轉型」(transplacement統治集團+反抗陣營:韓國,民主化主要是因為政府與反對派團體採取聯合行動而實現

「替換/置換型」(replacement反抗陣營主導革命:葡萄牙,由反對派團體帶頭實現民主,迫使威權政權垮台或被推翻的。

●現代化理論(Lipset民主條件:政經社文)、民主輸出論、依賴理論與世界體系論

民主輸出論:現代化理論下的一支,將民主的典型套用到其他非民主國,積極向他國輸出民主價值。具體實踐:與新保守主義息息相關,以民主之名對他國進行干涉。

依賴理論:新馬克斯主義學者所研發,將世界區分為核心、邊陲:核心國(西方先進國)的繁榮是建立在對邊陲國的剝削上。該剝削關係也具體呈現在全球南北貧富差距上。核心國為了強化其支配正當性,亦會不斷輸出相關資源及價值予邊陲國,意圖使其相信核心國乃是自己夥伴、己身的貧困乃源自落後的政、經、社。唯一使邊陲國擺脫貧窮依賴的方法,就是發展自主進、出口產業,節制外資,並拒絕西方民主國輸出的資源及價值。

依賴理論的代表是美國華勒斯坦Wallerstein等人建立的「世界體系論」,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經一段時間會重整,核心-邊陲的分界也將隨之改變。

●威權韌性(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部分威權國家具有抗拒來自西方民主國家民主化要求之能力、意願,並在國家發展上仍能保持穩定的一種政治現象。

在以下三個面向上,威權體制因為權力集中呈現較民主體制更佳表現,可度過危機及穩定秩序。

1.經濟發展較有利

2.無需考慮繁瑣社會意見,體制運作彈性強(不會綁手綁腳)

3.政府有較高鎮壓能力

-民主赤字(democracy deficit)

民主赤字形容兩種現象:

1.特定公共政策或組織缺乏民意基礎或代表性。

2.民主國家中,人民基於政府無法滿足己身需求,導致不滿。

民主赤字的概念說明:相對於威權國家人民,民主國家的人民有時對政府抱持更強烈政治不滿。

Norris從以下三面向說明:

1.需求面:灌輸人民過多期待

2.媒介面:大眾媒體醜化政府

3.供給面(政策面):民主國允許人民參與檢視政府公共服務的成效
---------------------------------------------------------------------------------------------------
●民族主義(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意指一種政治願望,希望以特定民族作為建國基礎,建立一個自由獨立、強盛光榮國家的政治願望。該概念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中,各地受壓迫區域的人受到古典自由主義反壓迫、反侵害概念影響,主張1.每個民族如單一個人,具自我選擇、自我統治的權利及自由。著眼於如何建立一個以民族為基礎的自由國家,此主張有助於如義大利等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2.每個民族皆應享有同等的自由、平等。表現在一戰後Wilson十四點宣言,民族自決(自由主義式民族主義,個人選擇自由one nation, one state)然,20世紀軍國主義擴張,使已形成的民族國家出現保守、擴張特質。昔日建國理念變成軍事擴張主義背書的代言者。

+民族主義的正功能:

促成統一

現代化改革的動力(:中日)

建民族國家先決條件

-負功能:

淪為獨裁者集中權力工具

種族迫害

國家擴張理由

●國家是一個由領土、主權、人民、政府共構的政治聯合體。現代國家概念是受政治思想、歷史環境發展交互影響的結果。

Weber在特定領域內獨自擁有合法性行使強制能力的團體為國家。

國家角色:

*唯物論者Marx:國家乃一階級壓迫其他階級的工具

*唯心論者Hegal國家為完全的理性,想建國

*契約論者:國家是人民合意表示下的產物

國家特徵:Dunleavy&Oleary

1.合法壟斷權2.相對自主性(抵抗社會要求的能力)3.官僚組織4.永久統治(相對於會輪替的政府)5.汲取功能(收稅)

國家功能(目的)A.Almond

秩序、公道、安全、福利、自由(消極)、汲取(收取資源,政治系統的平衡)

國家起源說

任德厚:1.父權說(家族起源說)2.神權說3.武力說4.契約說5.目的說

*個人與國家的法律關係Jellinek

被動:受國家統治

消極:自由生命財產不受干預

積極:提出請求,如受益權

主動:參與政治事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琇ちゃん✿ 的頭像
    ✿琇ちゃん✿

    YULIKO x 琇的異世界*。゚

    ✿琇ちゃ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